2017年11月,安徽建工集團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這標志著安徽建工在裝配式建筑行業已經站上排頭兵位置,這同時也意味著作為集團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的具體實施者安徽建工建筑工業公司經過三年的開拓奮斗,三年三大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成為安徽乃至國家級產業基地,形成了自己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優勢,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截止到目前,工業公司共計承接工程任務73萬平米,施工總產值16.28億元,已經成為安徽建筑產業化的一面旗幟。
破冰拓荒 半年建成投產
為了響應國家打造綠色建筑全面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號召,2014年安徽建工集團領導運籌帷幄決定由安徽三建具體實施建設工業化基地。10月14日,安徽建工建筑工業公司由安徽三建投資2.5億元成立,在肥東循環工業園一片荒蕪的土地上拉開了艱苦建設序幕。
“蓄之既久,其發必速”。為了加速工業化基地的建設,安徽三建公司選派省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拼命三郎”王興明擔當這一重任。2014年12月28日,工業化基地正式破土動工建設。為了確保基地盡快建成,王興明帶領一班人馬吃住在荒蕪的工地上,爭分奪秒、日夜奮戰,最終僅用了不到180天,建成占地面積192畝,面積12.8萬平方米的工業基地并投入生產,其建設速度令人嘆服。
為了加快建設速度,建筑工業公司采取了邊規劃邊建設,邊招標邊施工,邊籌建邊配套,邊運營邊完善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建設速度。公司還引進專業咨詢公司,高起點、高標準布設工藝設備。為了盡快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團隊,公司在建設的同時安排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引進專業人才,形成了基地軟硬件同步建設,確保了基地一建成就能立即投入運營生產。
尋找支點 突破市場
2015年8月30日,安徽建工建筑工業公司基地全面竣工投產。由于起點高,設備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備,很快就被評為首批安徽省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工業公司一方面通過裝配式宿舍樓工程先行先試、熱身練兵,另一方面開始積極向外尋找市場。然而市場卻給了工業公司一個冷臉。由于受到產業化市場投標前置條件業績等方面的諸多限制,工業公司屢次投標不中。公司負責人王興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經過深思熟慮王興明制定了三步走戰略:首先以自有宿舍樓作為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形成自己成熟的設計、施工、管理流程,不僅要能干還要干好。接著取得集團支持,利用內部的資源優勢,打造產業化建筑樣板項目,突破市場門檻;第三步走出去開拓市場建立自有品牌。
這個方案得到了建工集團的大力支持,2016年6月,工業公司承接了集團公司開發的“安建·錦繡花園桃花園”項目,這一項目成為撬動市場的支點。2016年10月26日,工業公司成功中標全國最大住宅產業化項目——合肥市濱湖沁園住宅產業化三標段工程,總建筑面積26.6萬平米,施工總造價5.836億,市場的大門終于敲開了!
技術引領 蓬勃發展
工業公司深知科技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堅持以技術為先導,僅2017年公司全年共計參編完成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2項、地方標準7項。先后榮獲國家級工法1項、省級工法3項、企業級工法5項。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發明成果3項。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榮獲2017年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成果一等獎1個。這些技術成果的取得為引領的工業公司的發展。
2017年是工業公司迎來了大發展的一年。3月20日,公司承接了循環經濟示范園企業服務中心項目,該項目實現了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的EPC目標。5月2日,承接合肥經開區康利園解困房一標段項目,總建筑面積22.5萬㎡。7月21日,承接臨湖三期二部分安置房項目,總建筑面積12.83萬㎡。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拉動,工業公司作為安徽三建轉型發展的先鋒,呈現出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鋒從磨礪出,業自汗水來。從當初僅幾名管理人員進駐,現已快速成長為200人以上的規模企業;從當初的一片荒蕪到如今的國家級示范基地;從開始的找米下鍋到現在的熱火朝天,三年三大步,公司發展速度令人刮目,發展成績令人鼓舞。如今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的理念,為建筑產業化發展勾畫出廣闊的發展藍圖。安徽建工建筑產業化公司將以國家級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為新的起點,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發揮建筑工業化節能環保的優勢,推動安徽建筑業轉型發展,勇當安徽建筑產業轉型發展的先鋒!